2017年5月30日星期二

秦朔朋友圈:他毕业2年年薪10万美元 为何还哭穷?


2017-5-30 10:43| 来源:秦朔朋友圈

  在曼哈顿中城上班的Alex天天向朋友们哭穷,抱怨自己收入低生活艰难。他本科毕业才两年,年薪相对不高但也有10万美元,远远超过一般美国家庭的收入,也超过纽约(专题)本科毕业两年工作者的平均收入。根据美国统计局去年9月的报告,美国家庭收入中位数2015年为55,775美元。Alex这个上班两年的单身汉,收入几乎达到家庭收入中位数的两倍,绝对算不上低收入。

  但他为什么哭穷呢?

Mark根据本文所做的数据统计


  美国在世界GDP第一的位置上的100多年里,一向以财大气粗、出手阔绰著称。为什么年薪10万美元还觉得自己穷?

   可支配收入领先世界

  特朗普(专题)在推动税法改革时曾抨击美国税收太重阻碍了经济发展,其实美国的个人所得税在发达国家中并不算高。美国人扣除税收后的可支配收入在全球范围内依然领先不少。按照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研究报告,美国家庭平均可支配收入为41,071美元,在OECD38个国家中排名第一,远远超过OECD国家29,016美元的平均水平。在OECD成员国中,平均家庭可支配收入高的国家中除了美国,大多都是人口少而人均资源丰富的小国,如卢森堡、瑞士、挪威等。总体经济规模庞大的德国和日本的平均家庭可支配收入仅分别为31,925美元和27,323美元,显著低于美国。

  美国人不仅收入高,而且拥有的家庭资产价值也高,不包括房产的平均家庭金融资产达到163,268美元,位居OECD国家之首。而德国平均家庭金融资产仅有49,822美元,日本人比较能存钱,平均家庭金融资产也不过92,818美元。

  Alex单身一人也没买房子,能抵扣税收的项目不多,累进最高税率达到25%,总的来说,联邦所得税差不多是18,000美元,加上6,200美元的社会安全税,1,500美元的医疗保障税(Medicare),总共要付给联邦政府25,700美元。其中缴纳社会安全税,能使Alex在退休后有资格拿到每月2,000多美元的社会安全金,相当于政府强制的退休储蓄。医疗保障税也是类似性质,能让Alex退休后拥有政府提供的免费老年医疗保险。

  Alex住在纽约,所以他还要向纽约州缴纳约5,600美元的州税。纽约市也收取市税,他要再缴纳3000美元的市税。总共,Alex缴纳了近3.5万美元的所得税,虽然不算少,但是还有近6.5万美元的可支配收入,本不应该觉得自己过得很穷。不过,Alex的钱来得快也去得快。

    花钱也容易

  Alex理论上一个月的可支配收入有5,400美元,但是每个月一到手一大半就没有了。Alex自称非常节约地找了一个室友合租一个曼哈顿中城的二室一厅公寓,这个地段相当于上海的内环或市中心。公寓离他的办公楼不算太远,房租每月5,500美元,Alex和室友平分,这样每月可支配收入的一半多就没有了。

  此外,Alex上大学时还借了些学生贷款。按照美国人的标准,Alex的父母已经是非常慷慨的,他们把Alex读纽约大学的每年5万美元学费都给付了。4年大学下来,父母无偿援助了他20万美元学费。不过,父母并没有负担他上学期间的生活开支。Alex在学校不断打工,最后毕业的时候还是欠了银行5万美元的学生贷款。好在这几年利息相对低,而且学生贷款都可以分10年甚至更久还清,每个月只要还500多美元就行。

  “这方面我比较幸运,我很感激父母帮我付了学费。我的许多同学都是完全靠学生贷款的。”Alex说。

  笔者咨询的美国资深财务规划专家霍莉也证明了这一点。她说,美国人有超前消费的观念,孩子18岁上大学付了学费,他有后面一辈子的时间来偿还,但如果家长为了给孩子付学费,自己的退休养老金却没有存下来的话,那对退休后的生活影响更大。两者取舍,家长自然会先顾及自己的养老金。霍莉说:“如果要养老金和孩子大学学费都顾及,大部分美国人没这个经济实力。”

  此外,Alex还要自己付一部分医疗保险。虽然公司提供医疗保险的大部分费用,但他每个月还是要支付150美元的保险费。如果去看病,在保险公司开始负担任何费用之前,Alex还要负担每年最初的500美元医疗费用(deductible)。

  “我开始怀念父母退休前那几年的日子,根据奥巴马医保法(ACA),我虽然已经成年但还可以作为家庭成员挂靠在父母的医保下,不需要自己购买医保。”Alex说。

  在Alex看来,过去的几年,保费年年在涨,而保险负担的比例却越来越低,自付额度越来越高。幸好,他还没成家生孩子,否则每月需要自己负责的医保费用就将直奔800美元去了。

  房租,学生贷款和医疗保险这三样固定开支已经把Alex每月5,400美元的可支配收入花去了3,400美元,剩下的2,000美元平均下来,一天也就67美元可用,那要用于一日三餐以及交通、通讯和买东西。

  根据美国经济分析局(BEA)的数据,2016年,美国整体的个人消费为12.76万亿美元,其中最大宗的是8.66万亿美元的服务业消费。服务业中,住房和医疗是最大两块消费。美国人一年在住房上消费2.3万亿美元,花在医疗方面的消费是2.2万亿美元,远远超过在购买包括汽车在内的耐用消费品上的1.4万亿美元。

  美国因为有从幼儿园到高中总共13年的免费义务教育,所以在教育上的消费相对于医疗和住房不算高。根据美国教育部数据,美国人去年在高中以后的教育上花费了5,170亿美元。虽然这笔开支与医疗和住房相比不算多,但是对于希望找到白领工作、进入中产阶级行列的人来说却是必不可少。多数美国家长不认为自己有义务负担已经成年的孩子的大学学费。Alex的弟弟因为没有达到父母的预期,没有申请到好的大学,就没有像Alex一样得到父母赞助学费的待遇,只能一切靠自己。Alex不敢想象他弟弟毕业后在还贷的重压下如何生活。

    支出上涨工资不动

  根据美联储的数据,美国的学生贷款余额在2017年第一季度达到1.44万亿美元的规模。而在10年前,学生贷款余额只有5,440亿美元,几乎在10年里增加了三倍。当然,学生贷款的增长并不仅仅是学费上涨造成的,但是大学学费以超过通货膨胀的速度上升确实是事实。根据非政府组织College Board的统计,美国大学学费在过去10年里大约每年上升5%,而同时期的通货膨胀率平均每年为2%。而且学费相对便宜的公立大学的学费因为政府削减拨款等原因上涨幅度更高。根据教育部统计,过去10年内公立大学的学费平均每年上升6.5%。

  房价和房租,在不同城市之间可能有不少差别,但东西海岸上的大城市如纽约、旧金山(专题)等都在不断上涨。根据纽约房产中介公司Douglas Elliman的研究报告,纽约的房价经过一轮高速上涨在2006年达到金融危机前的顶点,而在金融危机发生后的10年里,纽约房价除了4房以上的豪宅因为单价高、兴建多而有所下降外,3房以下房型的单价已经超过金融危机前2006年价格的10%。

  美国的医疗费用也是不断攀升。在奥巴马医保实行之后,保险公司声称因为要合乎法规,给已经有病的人提供一样价格的保险,保费普遍出现上涨。以前如果只保员工一个人,通常公司会支付所有的保费,不需要员工分担,现在公司也开始要求员工自己也支付一部分保费。

  无论学费、房租还是医疗费用,虽然不是对所有美国人来说都属于必要开支,但对于中产阶级来说,上大学是必要的投资,有了像样的工作也就无法申请政府免费提供的福利住房和免费医疗(Medicaid)。因此这三样开支对中产阶级是实实在在的刚性开支。刚性开支的快速上涨自然会成为财务上的巨大压力。

  毕竟,根据OECD的研究报告,美国家庭的可支配收入在过去10年内仅上升0.1%,几乎没有增长。

   不善理财

  其实,如果Alex认为自己的收入不会大幅增长,可能就会重新审视自己的开支,做到量入为出。不过,他有着美国人乐观自信的特点,认为自己的收入会不断上升,所有困难能迎刃而解。Alex所有的开支中,并没有为将来退休之后准备的401k储蓄(注:企业年金)。这种做法在美国年轻人中很普遍,但是对研究经济方面的专家,这是一个红灯。

  “绝大部分美国人的养老计划都是不充足,无法支持他们保持退休前的生活水平。”纽约曼哈顿智库的资深分析师尼克·吉莱纳斯说。

  美国人在工作时不仅要为退休后的生活缴纳社会安全税和医疗保障税,还可以自愿往退休储蓄账户401k里存钱进行投资。政府除了用社会安全税和医疗保障税强迫美国人为退休后进行最基本的生活储蓄,还提供税务优惠,允许个人每年免税往退休储蓄账户401k里存钱。401k正是税法里相关法条的编号,每年可以免税储蓄的额度是18,000美元,也就是一个月1,500美元。公司为了鼓励员工储蓄也会推出奖励措施,如果员工往退休账户存钱,公司也将往员工账户里存不超过4000美元的奖励。

  Alex认为反正退休还早,况且扣去房租、还贷和医疗保险费,自己每月只有2000美元的钱可用,无论如何也存不下1500美元到401k,还不如等自己涨了工资之后再说。根据美国基金公司Fidelity的统计,美国人平均退休储蓄账户401k只有不到10万美金,也就是相当于5年多的免税存款额度。

  Alex相信,年轻白领要有一定的生活水准,不能脱离小伙伴们的圈子,所以宁可不存退休金也不愿意搬去房租相对便宜的地方。他还时不时下了班和朋友去酒吧喝上两杯,平均每杯约10美元。尽管他也知道,同样的东西的酒吧价比超市价高上好几倍。

  “我们什么时候会存钱呢?就是我们心里不确定的时候,未来越不确定,我们越需要存越多的钱。但美国人的心态非常乐观。而且这个社会一直是超前消费的。 车、房、大学学费都可以借,这个理念就是我先在当下享受,只要我能付20%,我就可以借剩下的80%。我不必把所有现金锁在一个地方。”霍莉说。

  Alex的生活方式是美国人的一个缩影。他们一边抱怨自己没钱,一边宁愿不存钱也要潇洒地活出人样。

  霍莉说,在美国,有钱可以得到很大的享受,但没钱的生活也够体面,对于中产阶级来说,年老后如果没钱,可以去住政府赞助的老年公寓,公寓内的一切设施都达到政府规定标准。当然,美国也有每天要付300到500美元的高级老年公寓,不过对中产阶级来说,这就不用想了。

2017年5月21日星期日

供股即千股?深度解析港股的供股生态圈

供股即千股?深度解析港股的供股生态圈
20170428
  来源:微信公众号 云峰金融 
来源:http://finance.sina.com.cn/stock/hkstock/hkstocknews/2017-04-28/doc-ifyetwtf8636102.shtml
  自从港股通开通以来,原本只流传在港股投资者中的“供股”、“合股”、“老千股”等名词开始广为人知。
然而网上广泛转载的《老千股防骗手册》之类的文章,只是泛泛的提出要警惕那些经常进行供股和合股的公司,却没意识到连汇丰控股这样的大蓝筹也进行过供股,普通投资者又如何能区分出其中好坏?
  其实在一部分人的心中(包括监管机构),供股才是上市公司最公平的集资方法,因为所有股东都可以参加。因此,上市规则对供股的限制是比较少的,例如对供股价的折让比率没有任何特定要求。而如果上市公司想向特定对象配售证券(港股都会有一般性授权)来融资,则折价不能高于20%。从中可以看出,监管机构在设定规则时,其实更偏向于面向所有股东的供股融资。
  但在实际情况中,大股东在掌握上市公司的信息上相比小股东有绝对优势。大股东还几乎能完全操控上市公司进行供股的部署,因此和小股东根本不是也不可能在同一起跑在线。此外,供股可用作一种非常复杂的财技,混合其他不同的工具(如发红股/认股权证、股份合并分拆等等)同时进行,从而设计多种不同的场景。
  由此可见,公开其实并不能保证公平。
  诸如此类的情况,监管层也并非没有意识到。去年12月,香港证监会和联交所就联合发布公告,关注在供股中放弃认购的少数股东的权益遭大幅摊薄的情况,并留意到某些企业行动(如供股及/或股份合并分拆)没有让所有股东得到公平及平等对待,并且欠缺任何明显的商业理据。就此,联交所同时发出了两份有关拒绝供股及分拆方案的上市决策。
  云锋金融在走访国内资产管理机构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初涉港股的投资经理对供股的概念和应用仍存在着很多不清楚的地方。推出此篇深度分析,旨在科普概念、介绍案例、解析这项融资工具的方方面面。
  只有认清供股,掌握个中门道,才是投资者自我保护的最优路径。
  一、供股的种类
  供股是港股市场特有的一个说法,但不是港股独有的概念。市场上通称的供股包括两种集资方式,第一种是‘供股’(rights issue),第二种是‘公开招股’(open offer)。简单来说,两种同样是向所有股东集资,‘供股’是按股权比例配发并设有供股权(nil-paid rights),而‘公开招股’则不一定按股权比例配发,也不设供股权。
  港股市场和欧美发达证券市场制度更为接近,港股所指的“供股”也和美股市场上的rights issue是一个概念,特征包括面向现有股东、按股权比例配发、设有供股权并且可转让,因此都属于再融资的范畴(Seasoned Equity Offerings)。
  而如果要和大陆市场相比,港股的“供股”和A股的“配股”其实更相似。不同之处在于,国内的配股权是不能够转让的,要么选择配股,要么选择放弃。而香港的供股权可以转让,通常会有一周左右的时间可以在市场上进行交易。如果决定不供股,投资者可以选择在交易期内卖掉供股权。供股权是可以在交易所设临时买卖的独立编号、报价及买卖的,本文稍后会再作讨论。
  插句题外话,港股中也有“配股”一说,但更类似于A股的定向增发,都是面向特定投资者增发股票。对比内地的“定向增发”,香港上市公司配股的自由度较高,程序简单,上市公司可以随时把握较好的市场时机,以获得最好的筹资效果。
  配股又分为“配旧”和“配新”两种,也可以混合使用。
  “配旧”是大股东把自己手中的旧股拿来配股,对公司及其他股东来说,股东权益不会改变。“配新”就是由公司发行新股,也是最常见的配股方式。不过有一点坏处,由于发行了新股,而新股又不会给现有公众股东认购,所以配股后会出现摊薄效应。
  举一个配股案例。2017321日,安踏体育(2020.HK)公告了配售现有股份及授权认购新股的方案,并于331日宣告配售完成。此次配股混合使用了“配旧”和“配新”,各完成配售1.75亿股,配售价(新股认购价)21.67港元,融资37.92亿港元。
  由于配售及认购的原因,卖方(安踏国际、安达控股、安达投资)以及与卖方一致行动的人士的合共持股百分比,由配股完成前的66.35%,减至配股完成后的约 62.01%
最后总结一下供股和配股的区别。
http://n.sinaimg.cn/finance/transform/20170428/sxBc-fyetwsm0850025.png
  二、港股和A股再融资结构截然不同
2016年,港股上市公司通过供股募集资金487.5亿港元,占上市后募资金额的16.7%。尽管这一金额较2015年锐减,但供股作为一种再融资方式,在再融资结构占比始终维持在10%以上。
http://n.sinaimg.cn/finance/transform/20170428/K36V-fyetwsm0850127.png
A股市场的再融资则由定向增发一家独大。2016年,定向增发占比86.1%,配股仅占1.5%。不过随着年初定增新规的发布,监管层加强上市公司再融资监管,A股再融资结构将得到调整优化,传统的配股、可转债发行等有望回暖。像最近,热门股三聚环保(300072.SZ)就推出了公开配股方案。
http://n.sinaimg.cn/finance/transform/20170428/-aG1-fyetwsm0850216.png
  三、供股中的主要元素
  供股的两个基本元素分别是供股比例和供股价。公司增发集资可以看做是一个数字游戏,不同的供股比例和供股价可以得出相同的集资总额。假设公司已发股本是1亿股而目标集资额是100亿元,有多种供股比例和供股价的组合均可达致此目标金额,例如1股供1股,每股供股价100元;1股供2股,每股供股价50元等等。
  供股比例
  根据香港联交所上市规则,在12个月内,供股总数比例不超过21(即是每持有2股供1股),是不需要开股东大会通过就可以进行的。市场上通称的‘大比例’供股并没有公认定义,但若比例是1股供10股或以上,即每持有1股可供10股(或以上),让现有股本扩充10倍(或以上),那肯定算是大比例了。
  供股价
  供股价一般会按现价作为定价参考,为吸引股东参加供股,大部份供股价会比宣布供股前的市场现价有折让。若供股价比现价更贵,相信应该没有股东会付钱供股,因为直接在市场上买股票的成本都比供股更便宜。
  不过在20152月,还真有一家国外上市公司,Trinidad Cement Limited,计划以21比例进行供股,而供股价比市场现价有24.5%的溢价。市场普遍评论该供股价对小股东而言并不具吸引力,对所有股东(除大股东外)都没有好处。
  案例分享
  我们先看两个大家熟悉的大公司的供股案例。200932日,汇丰控股(0005.HK)宣布125的供股计划,供股价每股28港元,集资超过千亿港元,较市价折让超过五成。另外,2014313日,新世界集团(0017.HK)宣布31供股计划,供股价每股6.2港元,集资131亿港元,较市价折让约36%
  那么像这样的大公司在供股前后的走势如何呢?
  汇丰控股宣布供股前每股57港元,一个星期后最低股价跌至33港元,与供股价比较折让已经降低到了15%。当时很多投资者及财经专家对汇丰控股的看法相当分歧,有些人认为汇丰控股股价还会继续下跌。
  现在回头看,股价33港元已经是最低价,到供股完成当日(49日)股价已反弹至51港元,2009年底前股价更最高回升至98港元,比每股28港元的供股价上涨超过250%
http://n.sinaimg.cn/finance/transform/20170428/xCP_-fyetwsm0850350.png

  这么看来,供股也不一定全是坏事。汇丰案中,不但小股东得到了比市价还低的股份,在一年中便获取了丰厚利润,公司也借此融得大笔资金,挺过了金融危机后的困难阶段。
  大比例供股的供股价通常都会大幅折让,以吸引小股东参与。我们看看以下两个供股个案。
2011811日,汉基控股(现已改名为中国新金融,0412.HK)宣布大比例大折让供股计划,供股比例122,供股价每股0.062港元,每供5股送1份红利认股权证,集资3亿8千多万港元。宣布供股前,汉基控股每股0.46港元,供股价大幅折让超过八成。供股完成当日(1021日)股价是每股0.335港元,比经调整股价0.079港元((0.46+ 0.062 x 22/22+1))有三倍以上的升幅。
http://n.sinaimg.cn/finance/transform/20170428/7IPe-fyetwtf8634947.png
201162日,天行国际(现已改名为华融金控,0993.HK)宣布大比例大折让供股计划,供股比例120,供股价每股0.03港元,每供5股送1份红利认股权证,集资不少于7亿7千多万港元。宣布供股前,天行国际每股0.233港元,供股价大幅折让超过八成,67日曾最高升至每股0.325港元。但供股完成当日(818日),股价已经跌到了0.022港元,比供股价0.03港元又下跌了30%
http://n.sinaimg.cn/finance/transform/20170428/a17M-fyetwtt9218001.png
  一个是供股前跌供股后涨,另一个则完全反其道而行之,可以看出供股这事绝不能一视同仁。
  大比例大折让供股与认购率的关系
  我们统计了2015年及2016年的所有供股个案,其中供股比例110以上,并且供股价折让50%以上的供股个案总共有6个。这6宗个案中,有4宗认购不足,认购范围由31%66%,余下两宗则录得超额认购。从以上简单的分析来看,我们认为大比例大折让供股与认购不足比率并没有显著的关联,也并不会直接带来超额认购。
  混合其他财技元素
  与供股有关的财技手法包括股份合并/分拆、送红股/认股权证、质数/小数点供股比例等,混合其他财技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增加复杂程度,令小股东难以清楚计算供股成本。比方说,上市公司进行供股集资12,每供2股再送1股红股,这实质上是13,利用送红股的方式包装,混淆视听,吸引小股东付钱供股。
  20131219日,中国农产品交易(0149.HK)宣布大比例大折让供股计划,先将40股合并为1股并削减股本,然后合并后的1股股份供15股,供股价0.465港元,最后再每供15股送1股红股。如此复杂的供股计划,一般投资人根本算不清楚。
  大公司也不“老实”。汇丰控股2009年供股集资的比例是125,利用了质数供股比例制造了大批不足一手的碎股。2014年及2015年,李宁(2331.HK)及渣打集团(2888.HK)分别进行供股集资,比例是12572,也是质数供股比例。
  2010年、2011年及2013年,工商银行(1398.HK)、建业地产(0832.HK)及招商银行(3968.HK)分别进行供股集资,比例是100.4510021.4101.74,全部都是小数点供股比例,同样制造了大批不足一手的碎股。
  碎股会造成交易上的不便,甚至给投资者带来损失。因为碎股不能在普通市场上脱手,而碎股市场又偏小,若要卖出的话,通常较市场价低1-2%。尽管造成的损失不大,但仍会让投资者为之闹心。
  四、从大股东角度分析供股原因
  大股东究竟为什么要进行供股,一般来说分为三个目的。
  1、业务集资用途
  供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上市公司需要新资金,希望从现有股东集资作营运、发展业务等用途。以上提到的汇丰控股及新世界集团供股,集资用途分别是用来强化其资本状况和私有化新世界中国,切合上市公司真正的营运需要。
  2、供干
  ‘干’是财经术语,是指通过一些市场操作来实现股票货源的归边,即收集股权,从而使股价能容易被操控。而供干,是指利用供股集资达到‘干’的目的。
  简单来说,每次供股都会有小股东放弃供股,假如大股东同时兼任供股包销或申请额外供股份额,便可以乘机收集到更大比例的股票,摊薄中小股东的权益。
  我们期望上市公司都努力建立正面的投资者关系,以吸引更多投资者买入公司股票并长期持有,但往往有些上市公司偏要用财技让小股东知难而退。由于小股东的资本有限,总有一些小股东追不上供股而放弃参加这种反摊薄的游戏。上市公司更可以重复进行多次供股合股,把小股东的股票迅速变为不足一手的碎股。
  本文初提到的,香港证监会及香港联合交易所去年底的联合公布,就是主要针对供干的操作。
  可以来看一个经典案例。
高山企业(前称永义实业,股票编号:616),由2003年至2016年,一共进行了14次供股,其中10次是大比例供股(最大比例是2015年两次的120),9次合股(最大比例是2008年一次的1001),及1次送红股。
http://n.sinaimg.cn/finance/transform/20170428/3ahC-fyetwsm0850889.png
如果有小股东从2003年初起持有高山企业股票,而期间每次供股均不给钱参与供股,经历了多次供股合股后,累计到现时已被大幅摊薄至640亿分之1
  3、卖壳/减持
  大股东也可以利用供股集资达到卖壳/减持的目的。
  例如汉能薄膜发电借壳红发集团的案例。2009427日,红发集团(现已改名为汉能薄膜发电,股票编号:566)宣布进行大比例大折让供股计划,供股比例14,供股价每股0.1港元,较最后交易日收市价大幅折让八成以上。同时,红发集团大股东已将其全部四成红发集团股份用作抵押,以获得包销商金利丰证券的贷款。
  由于大股东没有参与供股,供股完成后,其股权由约40%跌至8%,公众股东则由约60%稍微下降至约57% ,金利丰证券则包销未获认购的供股股份,占红发集团约35%股权。
  进行供股前,红发集团主要从事玩具业务。2008年底,红发集团有现金约5200万港元,没有负债。红发集团在2009422日公布的2008年全年业绩公告中披露,将缩减其玩具业务中国厂房规模以维持竞争优势。之后,20095月,红发集团宣布进行一项主要出售,标的是位于深圳的玩具制造业务及厂房。
  200910月初,供股完成后三个月左右,红发集团宣布进行一项非常重大收购及一项主要出售,收购标的是中国硅基太阳能光伏组件供货商Apollo,收购代价以增发代价股份及可换股债券支付,红发集团同时建议更改公司名称为铂阳太阳能。主要出售事项是将红发集团玩具业务49%的权益卖给红发集团的前董事。
  当时红发集团已没有大股东,在完成非常重大收购及相关交易后,卖方将持有红发集团29.90%股权。红发集团的玩具业务权益由原来100%降至51%;余下的51%权益,在20113月已全数卖给独立第三方。此后,硅基太阳能业务成为红发集团主要业务之一,分别占2009年及2010年全年总收入四成及八成以上。
  五、从小股东角度考虑供股决定
  说完大股东,再来看看小股东。中小股东究竟该如何考虑是否参与供股呢?
  简单来说,供股是好事还是坏事,最重要是看供股的目的。但对于小股东来说,要全面了解大股东和上市公司进行供股集资背后的真正目的是非常困难的。原因之一是供股形式有很多不同变化,并且牵涉的程序及人士也可以很多。很多小股东因为害怕权益被摊薄或觉得供股价便宜所以参加供股计划,虽然股东权益没有被摊薄,但很多时候供股后股票价格大幅下跌,不要说原本的投资,连新投入的钱也亏进去,这才是真正的得不偿失。
  坊间常说,‘供股条款越苛刻,散户越要参与供股’,但从本文以上所描述的各种现象来看,并非这么简单,用单一标准的策略就能轻易解局。
  我们认为要从多个方面考虑,特别是要关注进行供股的目的、大股东和上市公司当时的财务状况、包销商背景以及与大股东和上市公司的关系、以往供股集资记录、小股东认购的反应、大股东持股比例及上市公司股权分布状况等等,这些因素往往有助推算供股的背后目的。
  公司之所以供股集资,通常是用作新增投资、偿还债务或为圈钱。如果公司有充分理由去供股,例如用作新投资,且新投资预计可以增加公司盈利,那么供股未必是一件坏事。因为供股之后,公司的盈利会因新增投资而增加,这会对股价有支持,甚至令股价上升。
  但如果公司供股集资,是为了偿还债务,或只为圈钱,掩护大股东掏空公司,中小股东此时参与供股就是非常不明智的。
  另外,大股东也有可能会根据供股最终的认购反应和配发结果,再决定其后的部署。因此,有一些财经评论认为小股东对供股最保守的投资方法,就是采取跟随大股东的策略,保持观望,等认购反应及配发结果出来后,再重新评估在该上市公司的投资。
  六、供股权
  小股东作出供股决定时,除了考虑供还是不供外,还应考虑供股权的价值。即使小股东决定不供股,也并不代表要全盘放弃权利,因为还可以选择持有正股到除权日,然后在市场上卖出供股权套现(只限于‘供股’,即rights issue)。
  发行人宣布供股方案后,股东及其他投资者均可以在特定时间内进行供股权买卖。港交所赋予供股权一个临时交易代号,其买卖独立于正股的买卖。供股权买卖期通常约一周。若小股东完全不表态,任由供股权失效,有关供股权将由包销商处理。对小股东来说,这是最不理智的做法。
  举例来说,环球能源资源(08192.HK2017418日发布公告,按“21”的基准进行,每股发行价0.3港元,发行3.45亿股供股股份,以筹集约1.04亿港元。
  供股权(交易代号:0859)将于2017420-27日期间进行买卖。供股权存在有效期,环球能源资源股权在27日之后将失效,持有供股权的人必须在供股权失效前转手,否则将带来损失。同时,随着时间流逝,期权时间价值减小,因此供股权有越炒价格越低的特点。
http://n.sinaimg.cn/finance/transform/20170428/VKg7-fyetwtf8635505.png
  那小股东是否应该卖出供股权?供股权到底什么价格才算合理?
  供股权上市后,其理论价应相等于正股现价与供股价之间的差价。若供股权价格高于理论价,意味着买入供股权供股的成本比买入正股还要高,投资者应当直接在二级市场买入正股。由于买入供股权供正股涉及手续费,且弹性低,供股权价格应低于理论价才划算。
  供股权的理论价计算方法如下:
  供股权理论价 = 供股理论成本价 供股价
  供股理论成本价=((股份于除权日前一个营业日的收市价(附权)x每股持有股份的基准)+(供股价 x 可配售股份的数量))/供股比例总数
  就以新世界2014年供股作例子,每3股供1股,供股价是每股6.20港元,股份于除权日前一个营业日(即2014325日)的收市价是每股8.10港元。供股理论成本价等于每股7.625港元(即((8.10港元x3+6.20港元x1))/3+1)),那么供股权理论价就是每股1.425港元(即7.625港元减去6.20港元)。
  在供股权买卖期内(201447日至414日),新世界的正股收市价一般维持在约每股8.00港元或以上,高于供股理论成本价,即供股权价格高于每股1.425港元。因此,卖出供股权是有利可图的。
  以上只是一个简单的例子,在涉及股息、分红股等情况下,供股权合理价的计算会更复杂。
  七、额外供股股份申请
  如果股东选择行使供股权,他们除了可以认购全部或部分获配发的股份数量,还可以申请认购‘额外的供股股份’,即其他股东放弃认购的部分。
  根据港交所在20081128日出具的《有关若干类别公司行动的交易安排之指引》,发行人把未认购的供股权通过额外供股股份申请表格出售前,应留意‘补足安排’(即所谓‘碎股供股’)。根据有关安排,分配额外供股股份时,发行人通常会优先处理少于一手买卖单位的申请,调整其认购量至一手买卖单位,同时将股东名册显示的证券持有者视作单一股东。
  刚刚提到过,上市公司能通过供股、合股、拆股等财技操作将小股东手中的股份迅速变为碎股,碎股会给小股东造成一定的损失。与此同时,有人认为碎股供股是港股供股制度的漏洞,借助‘补足安排’可以从中实现套利。
  只要在供股除净日前持有最少数量的碎股,持股人即可再申请额外供足一手股份。因此,通过碎股供股,持股人可以以最低成本赚取一手股份于供股派送日时股价与供股价的差额,进行零风险的套利行为。
  过往有‘碎股党’在发行人进行供股前,通过在过户登记处重复或虚假登记分为多个‘人头’分拆股份,借此大幅增加补足股份的数量。
  以下是碎股党在2011年中国财险(股份代号:2328)进行供股时成功套利的个案。
  20111129日中国财险宣布每10H股供1H股,供股价为每股5.50港元(比前一天收市价折让大约47%)。中国财险每手2000H股,供股设有补足安排。20111130日开市价每股9.99港元。
  如果当天买入股票并安排分拆为每10H股一张,在按含权基准进行股份买卖的最后日期(即2011122日)前,将多张10H股的实物股票以多种身份登记及转至个人名下,每个‘人头’便会收到1H股的供股权及申请额外供股的表格。而只要申请1H股供股及1999H股额外供股,每个‘人头’便能根据优先机制以每股5.50港元购买2000股。
  中国财险在20111230日宣布3825份碎股申请获供股比例0.19%100%。申请‘补足安排’成功的碎股党可以从201215日起卖出股份,以当天开市价每股10.10港元计算,每个‘人头’未扣手续费每手可赚取9155港元。
  不过,碎股党的手法已经被过户登记处及部份上市公司识破。信德集团(股份代号:242)在2012年进行供股时就曾混入了大量碎股党。信德集团在2012119日宣布每8股供3股,供股价为每股2.02港元(比前一天收市价折让大约35%)。信德集团每手2000股,有效额外供股申请涉及股数等于全部供股股数的18倍。
  因此,信德集团罕有地行使了酌情权,更改额外供股股份的分配方式。经考虑和评核股东于2012119日公布供股前后的登记情况、额外申请的分布和状况、该等申请所申购的额外供股股份数目,以及可供分配的额外供股股份数目等因素后,信德集团的董事会议决根据供股章程所载的原则,按公平及公正基准配发额外供股股份,滥用碎股供股权的额外认购申请则不获优先权。
  额外申请认购供股的逾万位股东,只有696位成功分派一手。由于信德集团只对全部认购不足一手者提供约106.4万配额,碎股党所获分配股数不多,只为其申请额外认购供股的股数的1.85%。因此原本意图将完整一手拆做碎股的碎股党,既未能够按比例认购分得较多股份,也不可以在额外认购部份取得更多股份,还输了手续费。
  同样,中国财险及华润啤酒(股份代号:291)分别在2013年及2016年进行供股时均以类似招数击退碎股党。
  八、总结
  至此,我们总结了港股供股制度中的方方面面,希望能为投资者在参与港股市场投资中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
  总体来说,供股作为一种便捷公平的再融资工具,本身并无对错。但之所以成为一把双刃剑,甚至在投资圈中有些“人人喊打”,是因为部分上市公司和大股东利用监管漏洞和信息不对称,大玩财技,扰乱市场秩序。

  我们希望监管层可以加强对此类“老千”行为的监察力度,让“老千股”得到更严厉的处罚。也希望中小股东可以学习相关知识,提高防范意识,方能保护好自身的股东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