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8日星期六

香港国际美酒展今天揭幕 逾千家环球美酒商 展示特色佳酿

新闻稿

香港国际美酒展今天揭幕
逾千家环球美酒商 展示特色佳酿

2014年11月6日 – 由香港贸易发展局(香港贸发局)主办的第七届香港国际美酒展由今日起,一连三日(11月6至8日)假湾仔香港会议展览中心举行。展览今早举行开幕仪式,由香港特别行政区财政司司长曾俊华担任主礼嘉宾。

香港特别行政区财政司司长曾俊华于美酒展的开幕仪式上表示:「香港是一个自由港,拥有一流的设施和高效的物流系统,有效推动葡萄酒业的发展。香港与中国内地于九月签订了协议,让由国际市场通过香港送往中国内地的葡萄酒能享用特别便利的清关措施,更快到达消费者手中。」

香港贸发局总裁方舜文表示:「自从2008年香港特区政府豁免葡萄酒关税后,葡萄酒业一直发展迅速。首届香港国际美酒展于2008年创办,由当初240家参展商上升至今年来自38个国家及地区逾一千家参展商参展,成绩有目共睹。」

新增「威士忌及烈酒」展区   环球美酒吸眼球  
今届美酒展以“Leisure in Chateau”为主题,让参观人士置身于悠闲又充满气派的氛围。大会今年特别新增「威士忌及烈酒展区」和「威士忌及白兰地酒吧」,以迎合威士忌等烈酒的市场持续发展*,该展区吸引了超过90家参展商参展。专业调酒师亦会于Ice Bar(冰窖)及「威士忌及白兰地酒吧」即场示范调配各类鸡尾酒、威士忌及烈酒。

今届香港国际美酒展首次迎来白俄罗斯、哥伦比亚及马其顿共和国的公司参展,并获得海外参展商的踊跃参与,组织近30个地区展馆,当中以意大利和法国展馆的规模最大,汇聚近300家参展商。初次参与的展馆包括中国内地的四川省经济和资讯化委员会、澳洲的 Australia In Vines Association、罗马的 Rome Chamber of Commerce和马其顿共和国的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Forestry and Water Economy。

另外,展会亦吸引了来自23个国家及地区逾70个买家团,超过3,000名买家来港采购,当中包括南韩的Kaja Wine & Spirits、德国的Rindchen's Weinkontor、俄罗斯的Wine Land,以及中国内地的一号商城等。

来自世界各地的展商将介绍多款特色美酒,包括:由意大利着名时装设计师Anna Fendi亲自挑选当地小型酒庄出品的21瓶葡萄酒 (展位:3F-B20);获澳洲界权威James Halliday选为2015年度最佳酒庄,产自澳洲芭萝莎谷(Barossa Valley)的Hentley Farm的西拉(Shiraz) (展位:3C-D15A);以葡萄牙最佳国产红葡萄品种多瑞加(Touriga Nacional)酿造的Maritávora Grande Reserva Old Vines Red 2009 (展位:3F-A07)。其他展品类别则包罗万有,包括「酒类教育及培训」、「酒类配件及器具」、「酒业服务」、「葡萄酒投资产品」以及各种佐酒美食。

多元化商贸活动促进业界交流
香港贸发局在美酒展举行期间,安排超过70项精彩活动,业界交流活动包括酒类行业会议、酒会及晚宴、试酒会、品酒大师课程等。至于欢迎公众参与的活动则有鸡尾酒、威士忌及烈酒调配示范、「Wine Gallery」资讯廊的活动等。部分精彩活动将于美酒展最后一天的公众日举行,与公众同享美酒展的热闹气氛。

大会于今天举行了酒类行业会议,主题为「享受葡萄酒,把握葡萄酒商机」;另外,第六届「国泰航空香港国际美酒品评大赛」将于今天晚上的招待酒会上举行颁奖礼。颁奖礼之后会举行以 “Vineyard Wonderland”为主题的晚宴,将由香港丽思卡尔顿酒店(The Ritz-Carlton, Hong Kong)的Tosca 餐厅米芝莲星级大厨, Chef Pino Lavarra 精心设计当晚的五道意大利菜色。明天下午将举行「如何有效运用调酒师」研讨会及「亚洲太平洋侍酒师比赛─ASI亚洲年轻侍酒师发展论坛」,提升业界对侍酒师的认识。展会期间将举行多场「顶级佳酿试酒会」,包括由德国葡萄酒协会带来的德国干型或半干型顶级佳酿。

公众日呈献多项精彩活动
美酒展于最后一天(11月8日)将开放予18岁或以上之公众人士**。当天凭票入场参观的人士可免费获得价值110港元的Lucaris酒杯一只,先到先得,送完即止。

市民亦可透过参与公众日的研讨会,增进葡萄酒知识,包括「热爱杯中物的你不可不知的事」研讨会,学习品尝葡萄酒与烈酒的基本技巧。西班牙美酒及西班牙商务公署(香港)将于公众日举办「西班牙顶级佳酿试酒会」**,让参与者能尽情品尝来自西班牙、并被着名酒评人和权威杂志给予高分的佳酿。

其他于公众日举行的活动包括「品酒大师课程:与Debra Meiburg寻找中式酱料和葡萄酒配对」,以及「品酒大师课程:何谓美酒品质?李志延葡萄酒大师将与你一同探索」*。

香港贸发局今年特别与香港旅游发展局合办Hong Kong Wine Journey,由即日起至11月30日期间,公众可参与多场美馔佳酿专题游及工作坊,包括品酒会、美酒美食配对班、烹饪班、酒窖导赏团等;同时,大会于全港超过160间餐厅推出「免付开瓶费计划」及「美酒配对餐单」,让公众于11月份尽享美馔佳酿。

** 美酒展于11月8日之公众门票: 
香港美酒展公众日的入场费为200港元,于展览现场有售。各项「顶级佳酿试酒会」及于公众日举行的「品酒大师课程」的入场券收费分别为500港元及350港元,有兴趣的公众人士可于展览网页预先登记留座,先到先得。

葡萄酒贸易数据
香港今年首9个月的葡萄酒进口额达61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上升2%。另外,出口额达16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37%,当中香港出口至中国内地的总额增长高达六成。*威士忌方面,香港今年首9个月的威士忌进口额达4.4亿港元,较去年同期上升37%;出口额达3.8亿港元,较去年同期增加14%。


传媒查询
香港贸发局传媒及公共事务部
屈洁茵         电话:2584 4554         电邮:agnes.ky.wat@hktdc.org
- See more at: http://www.hktdc.com/fair/hkwinefair-sc/s/7891-For_Press/%E9%A6%99%E6%B8%AF%E8%B4%B8%E5%8F%91%E5%B1%80%E9%A6%99%E6%B8%AF%E5%9B%BD%E9%99%85%E7%BE%8E%E9%85%92%E5%B1%95/%E6%96%B0%E9%97%BB%E7%A8%BF.html#sthash.HHfK7QIg.dpuf

2014年11月4日星期二

为什么梁振英让很多香港人讨厌?


记得2012年,梁振英刚上台后不久,我问建制派的智库的研究员,怎么看梁振英的施政。他摇摇头,说:“民粹主义!”
这个研究员说的民粹,可能很多人不是很理解。时间关系,我也不解释了,大家有机会上网搜他的竞选言论和施政政策就知道了。
这里列举一些香港民间讨厌梁振英的理由:

·疑似党员身份:香港人认为梁是共产党员,因此做特首一定以党员利益为优先,而非港人利益为优先。
在香港,“共产党员”这个标签并不好,因为长期以来,共产党被香港人认为是一个负面形象。梁振英一直被怀疑为共产党员,源自中共前香港地下党员梁慕娴的说法,依据是梁在1988年任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秘书长,根据中共相关规定,此类的重要职务必须由中共党员担任。
梁振英在参加特首竞选时,曾发表过斩钉截铁的声明“不是共产党员,从来没有要求加入或被邀请加入共产党”。但由于我党有优秀的地下组织经验,梁振英颇有党员作派,香港市民还是认为其乃地下党员。
仅仅是一个党员就反对梁振英,这一点我不赞同。但是下面的理由,我就可以理解了。
这里来看看梁振英的劣迹吧,不分类了,大至罗列一下:
·违反不参选承诺1996年,梁振英说过“N届不参选”特首,2012年突然宣布参选,并且说“当仁不让”;后来他又称,当年说不参选,是因为不想跟董建华公开竞争——反对者则认为:梁振英这样说话完全没有诚信!
·僭建(违章建筑)风波2012年初,特首候选人唐英年被人曝光,家里出现僭建(违章在地下建了酒窑),梁振英在辩论中借此质疑唐英年的诚信。但梁振英当选后,马上被媒体曝光家里有僭建,他却狡辩称“从来没有说过自己没有僭建”“僭建既然处理了,僭建问题就不再存在”。
要说梁的中文还是不错,居然懂得用两个否定词来达到肯定的意思,而香港民间其实很多人看不懂这句话,呵呵。
·“催泪弹”言论:唐英年竞选时爆料,2003年全港市民上街反对基本法廿三条立法,梁振英却在行政会议上说“香港终有一天需要出动防暴队及催泪弹对付示威者”——梁振英公开否认自己说过这句话。被唐英年指着鼻子骂:你讲大话(即说谎)。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占中发生第一天,即2014928,当占中开始,越来越多学生聚集在政府合署外的街道上时,警察便动用了催泪弹——香港过去几十年来,只有在2006WTO会议期间,对南韩闹事的农民用过催泪弹。事件直接后果是导致原来不被看好的占中行动一下子获得市民的极大支持。原先有大量不支持学生占中的市民,在第2天也涌上街头,而且旺角和铜锣湾也出现大量“占中”人士。
更令人狗血的是,梁振英事后拒绝为催泪弹事件负责,说这是“现场指挥官的决定”。其实他如果承认是自己的决定,显得更强硬,反而会获人尊重,因为至少不会被人质疑他的“诚信”。
·涉及与黑社会交往:梁振英竞选期间,梁营竞选办主要人物罗范椒芬和刘梦熊等人,与香港江湖人士(即黑社会)在流浮山小桃园出席饭局,密谋拉票。涉及黑金政治,有关饭局人物被狗仔队拍照。
·亲信刘梦熊的反目指控2013年,前梁营竞选办主要人物刘梦熊接受阳光时务杂志专访,大曝梁振英竞选时曾经承诺要给他一官半职,事后却没有;反而是听从梁振英的廉政公署,开始查办刘梦熊的内幕交易和市场操纵行为。话说这点梁振英本来应该拿来利用,说自己大公无私,但梁振英在这个事件上却不敢和刘梦熊公开撕裂,反而对他形象有害。
·起诉媒体人:评论员练乙铮在信报写社论,说梁振英可能涉黑,可以双规,梁振英通过特首办给信报发了律师信。
·亲信诚信破产:梁振英当选后组阁,其任命的多名政府高官,均被曝违法或有诚信问题:
发展局局长麦齐光,上任12天,即因为涉嫌不诚实申请领取房屋津贴而被廉政公署拘捕;
接任麦齐光的陈茂波,涉嫌经营劏房事件及避税事件;后来又卷入其女儿小学的诬告事件被法院判罚。
2013年初,梁振英任命的行政会议成员张震远因涉嫌财务问题辞去公职,随后被债主向法院提出破产申诉。
·强推行政改革:梁振英当选后,强力推动“五司十四局”的行政架构改革,遭到立法会阻击后,其在多份报纸撰文批评立法会成员,强调改组“急市民所急”。学者认为此举违背三权分立原则。
·强推国教风波:梁振英上台后,推行“德育及国民教育科”,旨在增强香港学生对祖国大陆的认同感。这一用意良好,但是其却指示采用内地编写的亲共教材,比如内容有中国共产党是英明的政党这样的暗示或是明示,这直接导致全港大部分学生家长的抵制,他们认为,增强祖国认同感,并不是要认同中共。然而梁振英继续施展语言伪术,称“撤回与不撤回之间,有很大的空间”。
·拒绝低收入人士普选风波:在20141021,梁振英在“占中”行动进入第24天时,接受包括《金融时报》《纽约时报》和《华尔街日报》在内的英美三家传媒的采访。
在采访期间,梁表示,毫无疑问,香港将进行普选。但他警告,如果按学生要求,在普选时实行公民提名,选举将变成“数字游戏”,将由劳动人口和收入低于入息中位数的市民主导,做法并不可行。
这个言论激努了许多香港团体。次日,香港多个团体近百人上街抗议,他们认为,公民提名是公民权利,又批评现在向财团严重倾斜的小圈子提名委员会,才是令香港贫富悬殊的罪魁祸首,并要求梁振英收回言论及下台。
应该说,梁振英说的是各国民主操作的实际情况。但是问题在于,有些话不应该说得如此直白,应该说得更具艺术性,这样不会被抓住把柄。比如他可以说任何国家都没有公民提名之说(这是事实);也可以说,公民提名未必能保障公正性之类的话,但不绝应该说公民提名会令选举“由劳动人口和收入低于入息中位数的市民主导”(心照不宣就好,何必要讲出口?!)

从上述内容来看,梁振英如果以内地官员的行为标准来看,很难说得上十恶不赦。但是以正常民主政权的标准,的确是个恶心的政客。
香港人民的愤怒和悲哀在于,这样一个诚信破产的行政长官,既不是自己投票选上去的,也不能把他选下台。所以他们认为,除了上街表达自己的不满,还能怎样?

其实,现在内地不少人认为梁振英是好特首,但是这可能是热脸蛋贴上冷屁股。当年梁振英以689票就代表了香港人,自已也发现民意支持度不足,因此推行了许多民粹主义政策,以下这些政策很多是针对内地人的:

·强推零双非孕妇政策:梁振英在2012年当选特首后,推动“零双非”政策,要求所有私立医院停止接受双非孕妇在201311或以后的预约分娩,并且声称要剥夺双非儿童的永居身份。
“双非”源自当年的“庄丰源案”(不知道此案的可以上网查),该案在2003年开放自由行后带来另一个结果,就是大量双非孕妇涌港产子,令产房暴满,很多香港本地孕妇都被挤到过道上生产。但政府并没有因此加紧增加医院资源,令问题越来越严重。
20111023,香港有约1300人上街游行,反对内地孕妇来香港产子。
201221,香港网民集资在苹果日报刊登全版广告,称“香港人,忍够了!”,提出“强烈要求政府修订基本法24条!阻止大陆双非孕妇无限量入侵香港!”。
但是民间也有声音认为,不应该对内地人有歧视。201223,香港岭南大学有十多名本校及其它院校的学生游行,批评苹果日报的广告带有歧视性。
然而,梁振英2012年却支持苹果日报的言论,公开声称要禁止双非入港——这一做法直接导致以苹果日报为代表的反共媒体,大肆以歧视性言论报道歧视内地人的事件:强国人、蝗虫论,加上内地人在公共场合的不雅照(如小孩在迪斯尼当街便溺等)被曝光,加剧了香港人对内地人的反感。
·限制奶粉米粉出关2011年开始,由于内地奶粉急剧涨价,大量内地人涌入推荐买奶粉。为此,梁振英推出措施,要求自201331日起,香港采取“限制奶粉出境”新法规。规定,除非获工业贸易署发出出口许可证,否则个人将被禁止从香港输出供36个月以下婴幼儿食用包括奶粉或豆奶粉的配方粉。否则,若被海关抓到每人携带两罐以上的数量出境,携带人会被处以两年徒刑。
这一措施,令舆论哗然。这一政策严重违背了香港的自由贸易原则,有香港人开玩笑称,走私奶粉比走私白粉更要命!
有香港媒体独立调查后发现,其实香港并不缺奶粉,而是在某些内地游客常去的旺角、尖沙嘴等地,缺一些内地人特别喜欢的牌子的某个阶段的婴儿奶粉。
更进一步调查发现,这些批号的奶粉是被批发商屯货——也就是说,问题不在于内地人,而在于香港商贩。
但是梁振英对这些调查结果无动于衷,而是简单粗暴地采取了限制奶粉出境的措施,以试图挽救其民意。
·港人港地和限制外地人购房:梁振英上任2个月后,在20129月左右,当时香港房地产价格暴涨,市民抱怨内地人推高了房价,于是梁宣布要落实“港人港地”政策,要求优先照顾香港永久居民的置业安居需要。该政策要求当局售地时加入地契条款,规定兴建的单位在30年内只可售予香港永久性居民。
这一措施其实形式意义更重于实际意义,因为港人港地住宅占整个市场的比重极小,根本不值一提;另外限制交易也令这些楼盘的流通性变差,对精明的香港人来说,未必划算。整个政策过了1年左右,已经被悄然搁置。
在推出港人港地前后,梁振英还推出限制外地人购房措施。
需要指出的是,早在梁之前的曾荫权政府,已经开始对外地人购房采取一些提高门槛的做法,比如20116月左右,金管局针对“收入来源非香港”的借贷人作出限制,要求比本地人多付一成首付。
但是梁振英走得更远。他上任后,于20121026通过财政司宣布强化版额外印花税(SSD)及推出全新的针对非香港永久居民置业者的买方印花税(BSD)。
http://sc.isd.gov.hk/gb/www.info.gov.hk/gia/general/201210/26/P201210260649.htm
新一轮的措施有两项,主要目的是在现时市况过热和供应较短的特殊情况之下,照顾香港永久居民置业的需求,并进一步打击住宅短期炒卖活动,以纾缓供求失衡的情况。
  第一项措施是提高额外印花税(Special Stamp DutySSD)的税率和适用期。现时,额外印花税的适用期是两年。税率分为三个阶级:买入后头半年内出售住宅单位的征收率为15%;超过半年而不超过一年是10%;超过一年而不超过两年是5%
  我们会将额外印花税的税阶提高和将适用期延长至三年。买入后头半年内出售住宅单位的征收率增至20%;超过半年而不超过一年15%;超过一年而不超过三年,一概征收10%
  这项措施将会提高住宅楼宇投资者的成本和风险。短线投资者要考虑三年内楼市的升幅能否抵消额外印花税的成本,也要顾及楼市在三年内进入下跌周期的风险。我们相信这项措施可以减低短线投资者的投资意欲,而不会对一般置业自住市民造成太大的影响。
  第二项措施是推出全新的买家印花税。这个措施不适用于香港永久性居民。其他买家(包括外地人士、所有本地和外地注册的公司)购买本港住宅楼宇,除了要缴付跟价格而订定的一般印花税之外,亦将要缴付15%的买家印花税。如果他们在三年内出售有关物业,同样须要缴付额外印花税 SSD)。这项新措施会大幅增加非香港永久性居民购买本地住宅楼宇的成本,减低他们入市的意欲。

2014222,香港立法会以30票赞成、6票反对、6票弃权,三读通过《2012印花税(修订)条例草案》。这意味着加强版楼市印花税成为香港法定税项,凡是20121027或以后买入住宅物业的业主,若在3年内转手交易,需支付额外印花税(SSD10%20%,非香港永久性居民和所有公司买家另需缴纳15%的买家印花税(BSD)。
此次印花税修订以“先订立,后审议”方式落实,宣布当日即20121026实时生效,并于20131月提交立法会审议。这一草案的目的是为了遏制香港楼价上升过快,而外地买家尤其是内地投资客成了最主要的打击对象。

个人体会:有亲梁阵营的评论员说,梁振英也不好过,有人甚至去会见梁振英时,是带着录音笔去的。试想想,在这种情况下,他怎么可能能跟其他人很好地交流。
另外,梁从未得到过商界的支持。竞选前东亚银行的主席李国宝就说过,银行界没有人支持梁振英;李嘉诚自始以来从未说过支持梁振英,但他多次表达支持唐英年。商界不支持的背后原因不清楚,但是梁振英在如此氛围之下,从政之艰难,可想而知。香港是个商业社会,如果没有商界的配合,仅凭小市民的支持是不足的。

但是梁振英个人也显然颇有问题。不知道究竟是他身边的团队不行,还是他个人想法过于简单,很多话、很多政策其实是不应该明说的,他都说得出口。还有一些人,不该重用的,他都重用了。或许只能说,他政治上不是很成熟。

港人如何看待梁振英的民意状况?


不久前,和大学同学吃饭,问及,香港人到底怎么看梁振英?他的民意支持度是多少?我说其实是负的,被众人笑,其实他们不知道,香港披露的民意是有三个值:支持度,反对度,以及净支持度(即支持度减反对度)。
当然,为了谨慎起见,本人还是查了一下香港港大的一个民意调查网站,据香港人说这是最权威的一个调查。其中有彭定康(末代港督)、董建华、曾荫权、梁振英的声望对照:
http://hkupop.hku.hk/chinese/index.html
http://hkupop.hku.hk/chinese/popexpress/ce2012/cy/index.html
说明:
1、评分标准如下:「用0-100分评价你对特首的支持程度,0分代表绝对唔支持,100分代表绝对支持,50分代表一半半」;
2、港督彭定康在任时的评分是往上走的,回归后的三位特首则都是不停下滑;
3、港督彭定康是离任时评分最高的(59.7分),董建华离任时47.9分,曾荫权离任时44.4分;
4、上任一年,评分就低于50分(一般般)的,唯梁振英。




内地与香港网民的一段对话



今天在网上看到这样的一个对话,觉得有趣,颇能反映两地网民在资讯接受方面的现状:
内地网民程玮:其实香港人更应该想想,香港的未来在哪里,但现在很少有这方面的讨论,或者很少看到,整天就纠结在民主方面。香港金融业和转口贸易的未来,真的不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执政的人如果只留下什么清明更多的会是悲哀。没有实业,那时候你再吵吵更没人搭理你。
香港人Leonard Kwan 回复
你覺得香港人比你蠢?像你這種勸說香港人要有什麼未來發展遠景的大陸人寫的文章我都看過N篇了,而且每篇也出奇地立場觀點一致,也跟香港那些什麼愛港力義和團之流沒有分別,完全沒有半點營養。隔著濾鏡看香港,然後還要跟香港人說:“你看我比你看得還要透徹呢”,你自己換位想想有多滑稽。
真奇怪,本來就是香港人自己每日在傳媒平台,在立法會討論的議題,去到大陸就變成“香港很少這方面的討論”,實情就是你們不知道而已。
什麼“糾結民主”呀,“鬧”呀,這些只有大陸人評論才會用到的字眼,香港人只會覺得白痴。香港人大規模遊行都是公眾假期搞的,翌日就是business as usual. 政制怎樣發展,議會要辯論的還是要辯論,官員還是要上班,上班族也還是要工作,只有大陸的類五毛觀點才會覺得民主跟經濟發展是非此即彼的關係。
至於什麼沒有實業的經濟發展論調,純粹是出於小農社會自給自足的思維,香港人玩金融玩了上百年了,懂的比你們從計劃經濟走過來的多,紐約有很多實業嗎?不要貽笑大方了。
香港人一直在大陸發展的業務其實很多,隨便舉個例子,冷鏈物流就發展得不錯,你們大陸的物流與採購聯合會會長何黎明就說大陸同業要趕上也要20年,當然我覺得他是誇大了的。
還有很多專業服務 (知道專業服務佔香港GDP多大比重嗎?) 其實不是香港人沒有想沒有做,只是很多如你一樣的大陸人不知道罷了。
我最搞不懂的是,為什麼很多大陸人特別喜歡拍腦袋去分析一些跟他們沒有多大關係而又完全不明白的事,還去到要寫文章程度呢,真不怕被人笑嗎?

04:34




“香港发生什么事了?” 香港中文大学老师从头解释给你


“香港发生什么事了?” 香港中文大学老师从头解释给你

更新2014102日

(体会:这是一个香港中文大学老师的观点,也代有了相当部分香港精英阶层的取态。个人觉得,在占中这个事件上,只有多听、多看、多沟通,各方才能找到一个共同的突破口。其实如果仔细看,香港占中学生和中央之间并没有那么深的根本利益的冲突,只是双方对彼此都不信任,而且在表达方式和相互理解与沟通方面做得不足,这让一些中间势力加以利用——这里的中间势力,既有学生方面的,也有代表中央方面的——所以事件会越演越大。)

梁启智(香港中文大学教师)

问题1:香港发生什么事了?

答:香港人现在正以和平方式争取一个平等和开放的普选方案。《基本法》规定香港的行政长官最终由普选产生,而人大常委于2007年也决定了香港最早可于2017年实行普选,现在香港人对普选的期望正正是基于这些承诺。现时香港的行政长官由一个1200人的选举委员会选举产生,候选人只要得到当中601人的支持便可以当选,整个过程和香港的民意没有必然关系。

许多人认为这1200人不能代表所有的香港人,因此要求改变选举制度。然而人大常委于2014831的决定却列明日后就算实行一人一票普选行政长官,参选人也一定要先经由同样是这1200人出任的提名委员会筛选,要得到当中的过半数支持才可以成为正式候选人。换言之,香港人争取普选是因为觉得这1200人没有代表性,现在改革的方案不单止没有换走这1200人,反而给予他们更多的特权,香港人感到被忽悠了。

问题2:我不明白。这1200人的委员会到底是什么的一回事?

答:这1200人的正式名称是选举委员会,而人大常委则决定要让他们成为普选行政长官时的提名委员会。这1200人的代表性是现时争议的其中一个核心。首先,香港现时有超过350万选民可以在立法会和区议会选举当中投票,但是可以直接参与产生选举委员会的选民却不足24万。也就是说,一开始就已经有300多万人是这个选举委员会所代表不了的。

再细看选举委员会的组成,则发现它的代表性是极不平均的。举个例,委员会当中有30人是教育界的代表,由中小学的教职员选出,而登记在教育界的选民共有81831人。委员会当中又有60人是渔农界的代表,香港是一个现代城市,渔农业只占人口和经济产量很少的部分,现在只有4千多人的工作是和渔农业相关的,但渔农界的代表却竟然比教育界多一倍。更大问题的是这4千多名渔农业工作者其实是没有资格投票选出那60个代表的,只有政府认可的158个「投票人」才有资格。为什么选举委员会的代表组成要这样分配,谁才有资格成为「投票人」,基本上都是上届政府说了算,这点就足以决定这个委员会的组成不可能是公平的。

选举委员会当中有不少界别是以行业划分的,例如饮食界、旅游界和出版小组等等,但这并不代表从事这些行业的人都可以参与,而是只有这些行业的老板可以参与。这种安排产生了两个问题。首先,有意种票的人可以给钱开设很多间的空殻公司,便能够增加在选举委员会的影响力。第二,选举委员会明显地向商界倾斜了,参选行政长官必须要先讨好商界而不是香港市民。

(推荐阅读:香港人给台湾人的10个快问快答:中国都给香港「普选」了,为什么学生还要罢课?)

问题3:香港是资本主义社会,选举制度向商界倾斜也是应该的?

答:选举制度向商界倾斜不利于香港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往往会拉阔贫富不均,而过度的贫富不均会引发社会的不稳定,需要政府适当的介入来维持。香港过去十多年机的贫富不均已经越来越严重,为社会增加了许多不稳定的因素。一个向商界倾斜的政治制度会订出很多短视的政策,引发社会不稳定,最终其实同样不利营商环境。资本主义的另一个条件就是公平的市场环境,而民主制度是扫除贪污腐败的重要条件,所谓向商界倾斜很容易会变成向个别利益集团倾斜,市场也就变得不公平了。

其实环顾全球运行资本主义的国家和地区,其经济和政治制度虽然有所差距,但公平的政治制度也是必须的。香港现在已列全球裙带资本主义的首位,这样的制度只会于短时期内有利于一小撮人,对其余所有人也是不利的。

问题4:不要和我说外国怎么样。无论香港的选举制度如何改变,也要顾及中国的国情,要按实际的情况,不可以照搬外国的一套啊!

答:中国政府答应了香港的政治发展要按国际标准。《基本法》规定《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在香港适用,该公约例明公民参与政府管治的时候,不应该设有不合理的限制。甚么叫作不合理的限制呢?联合国人权委员会对公约的进一步解释,公民的参选权是不应基于一些不合理或带有歧视性质的原因而被剥夺,例如参选者的政治联系,个人的政见亦不应成为剥夺任何人参选权的理由。

有关按实际情况这一点,香港现时的实际情况是没有真普选的话政府将会难以运作,对真普选的追求是为了理顺香港的各种政治和社会问题(详见问题六)。事实上,没有人要求把美国或英国的选举模式照搬到香港,大家要求的是「确保市民在选举中有真正的选择」这一点能够在选举制度中得以落实,具体的方法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方案。

至于中国国情这一点,194422《新华日报》的社论清晰地说明:「真正的普选制,不仅选举权要『普通』、『平等』,而且被选举权也要『普通』、『平等』;不仅人民都要享有同等的选举权,而且人民都要享有同等的被选举权」。相信在承受政治改革这一方面,今天的中国各方面发展迅速,国情应该不会比解放前还要差。

问题5:民主要一步一步来,就算提名的过程有问题都好,但最终投票的人数从1200人变成350万,这不是也算是走前一步吗?

答:如果按现时的方案改革的话,民主进程将会是倒退了而不是进步了。香港有过五次的特首选举(四届特首和一次继任补选),每一次也是由选举委员会过半数支持产生,但成为正式候选人只需要八分之一的委员支持,过去两届也出现过不同政见的参选人,可以以正式候选人的身份在电视直播的竞选论坛上同台辩论。

因为选举委员会都是由既得利益所把握(详见问题二),把成为正式候选人的门坎从八分之一上调到二分之一(如每名委员可从众多参选者当中选择两到三名成为正式候选人),那么筛选出来的正式候选人已不能提供真正选择,350万选民所参与的已不是一场真正的选举,而是变相被迫一起当群众演员,为已经内定的候选人当橡皮图章。因此,不少香港人也表示:「宁愿原地踏步,也不要行差踏错」。

问题6:你们一天到晚吵吵闹闹的,香港怎么发展?

答:无止境的政治争拗确实令人烦厌!那么我们该如何解决争拗呢?社会中总有不同利益,争吵的出现本来很正常,我们要做的并不是谴责那些争吵的人,而是设计出一种大家都信服的制度来在争吵过后做最终决定。这也是为什么真普选是必要的。有了真普选,当权者大可以说自己是民意代表而坚持推行政策,不服气的也大可以到下次选举时卷土重来,双方都不用无止境的纠缠下去。今天的香港政治乱局,就是没有真普选所做成;而万一继续没有真普选,争拗只会变本加厉。现在争取真普选的并不是要吵闹,而是为解决无日无之的吵闹而争取。

有破坏没建设当然不好,而真普选就是纠正这问题的终极方法。在香港的畸形选举和议会制度之下,建制派永远在朝,民主派永远在野,这就是政治人才凋零的罪魁祸首。无论建制派支持任何后来被认定失败的政策,例如地铁和领汇上市,也不用受到惩罚;相反,民主派有什么新的政策主张也不会得到实施的机会。如是者,建制派就没有吸纳政治人才的需要,而政治人才也没有加入民主派的诱因,最终两边变成海军斗水兵,香港的管治水平越来越低。因此,如果为了纠正「只懂反对」的问题,才更有必要支持真普选。

问题7:但是香港是中国的一部分,总不能自作主张吧?

答:中国政府答应过香港人可以自作主张。以立法会选举为例,《基本法》例明立法会的产生方法如果需要修改,只要向人大常委报备就可以,不需要批准。回到1993年时任港澳办主任鲁平也表明:「将来香港如何发展民主,完全是香港自治权范围内的事,中央政府不会干涉」,立法会的组成方法「不必要中央政府同意」。

回到行政长官选举,香港有许多政党和学者也提出过各种改革方案,当中不少都能完全合乎《基本法》的要求,完全没有挑战中央政府在香港的权力。举个例,如果把提名委员会的组成改为立法会议员,只要有若干比例的立法会议员支持便能够正式参选行政长官,这样的安排完全合乎《基本法》的要求,而立法会相对于现时的选举委员会也明显地更能广泛代表民意。这些相对温和的方案很不幸地也被人大常委的决定排除了,才是做成今天民怨的原因。

问题8:但是国家安全的问题呢?许多外国势力想借作香港来为中国制造混乱,参选不设关卡的话怎么办?

答:真普选和国家安全没有矛盾,大多数香港人也接受中央政府在行政长官选举当中的最终决定权。《基本法》规定香港行政长官的人选于选举后要报中央政府任命,也就是说中央政府有权不任命,而这一点在之前的咨询当中没有多少争议。

如果有什么外国特务要参选行政长官,中央政府可以?即公开相关线报然后表明拒绝任命,事情有根有据也容易操作。 相反,提名委员会的成员?多不是什么国际关系的专家,他们根本没有能力按国家安全的需要为港人排除外国特务当特?候选?。除?提名委员会只由国际关系专家组成,又或参选提名委员会之前要考一个国际关系基准试,否则所谓要为国家安全把关只可能是一个借题发挥的差劲借口。

问题9:万一选出一个对抗中央政府的特首怎么办?

答:那么我们就要相信制度。美国总统由美国选民选出,纽约市长由纽约市民选出,两个人不用是同一个政党,纽约市长有时候会骂美国总统,也不见得纽约市的发展因而受到影响。曾几何时,英国保守党控制国会,工党则控制伦敦市议会,议长天天在市议会拉横额批评就对岸的西敏寺国会,这些都是成熟政治制度的表现。就算时在华人社会,中华民国的总统和台北市的市长也不一定是同一套政治观念的,一样可以运作如常。如果我们对香港市民和中央政府有足够的信心,就不用担心这个问题。

问题10:其实香港已经很自由了,为什么香港人还不满足,还要诸多要求?

答:自由民主和法治三者是相辅相成的。不是由人民选举出来的政府,就没有压力保持人民的自由。就算有公正的法院,如果法例本身不是按民主程序订立的,法院还是要跟着来判案。过去十多年来,香港人发现香港的自由和法治正在不断受损,而原因正正在于没有民主的保障。《中英联合声明》要保障香港既有生活方式五十年不变,但是没有民主制度的支持,这个承诺又可以由谁来监管呢。

问题11:你们要民主是一件事,就算要争取也不该诉诸暴力手段吧?

答:没有任何一个争取民主的团体提出要诉诸暴力。示威者现在是透过公众集会向政府提出要求,他们唯一的行为就是在这些地方出现,没有带同任何攻击性的武器。现在唯一使用暴力的人士,是强行把这些示威者赶走的警察。号召示威的团体也多番强调,当警察要清场的时候他们将不会作任何的抵抗。事实上每次警察和示威者冲突,示威者的第一个反应也是高举双手,表明自己手无寸铁。

在示威集会之前,香港人其实试过很多不同方法,和平地表达意见。例如香港政府就政治改革所作的咨询,市民提供了124,700份的书面意见,然而当中的许多意见却被香港政府所曲解,没有如实反映给中央政府。今天示威者选择以直接行动的方式表达不满,是因为其它的方式也得不到响应。

问题12:学生们不是冲击政府总部了吗?

答:学生没有冲击政府总部,学生是爬过围栏进入政府总部外面的广场静坐。这个广场一直被认为是一个公共空间,也有负责的官员答应开放公众使用,市民过去也是一直使用这个地方进行公众集会,围栏是最近才加上去的。及后的冲突都是因为警察不容许市民在政府总部外面聚集而来的,并不是因为直接冲击政府总部。(本段原称此处规划上为公共空间,唯有报导此说法存疑,现予以修正。)

问题13:这些抗争只是政客捞选票的表演吧?根本是教坏学生!

答:这次抗争完全由学生主导,政客一直被批评未能跟上时势的发展,实情和所谓的「学生受政客唆使」的说法完全相反。

宏观来说,有时候一些人示威看起来很激进,后面的原因却很理性。在今天的香港,就算你获得多数的选票,也只会得到少数的议席,更完全没有机会执政。不正常的议会政治,源于不公平的政治体制。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要忘记过去数年以来,特首以及众多问责高官丑闻不断,官商勾结指控不止,却往往连立案调查也困难重重。常言能力越大责任越大,香港官场却是背道而驰,这才为我们的下一代竖立一个极坏的榜样。

问题14:我觉得这次抗争一定是外国人指示的吧!

答:如果你担心外国势力影响香港选举,你最好去查一查选举委员会那1200人当中有多少人有外国护照。除非政府把他们驱逐出选举委员会之外,否则外国势力这个说法还是不要提了。

问题15:这次抗争只不过是香港人憎恨中国内地,看不起内地人的表现吧!

答:这个问题其实倒果为因,应该说是因为没有真普选,香港人的不满无路可诉,加速了香港人对中国认同的抗拒。香港人的身份认同有很多个面向,有些时候香港人会刻意和中国人认同区分开,有时却会表现出极大的爱国情怀。香港这个地方之所以存在,本来就是因为有很多害怕共产党的人在从49年起从中国大陆逃到香港,而他们的选择使他们逃过了中国多次的政治动荡,故此对中国一方面会有情感上的联系,同时又充满怀疑。

以九十年代为例,一方面有数以十万计的香港人移民外国,91年华东水灾却又于短短十天之内向内地捐出4.7亿元赈灾。这些都是香港人身分认同的一部分,那一个面向被反映出来,在乎于当时的社会环境。我们甚至可以大胆假设,如果香港能有真普选,现时刺热的中港矛盾或能得到舒缓。

问题16:为什么从前港英时代的总督不是香港人选举产生的,却又不见香港人争取?

答:这问题很常见,但也错得很离谱。首先,港英时代有大量针对港英政府管治的民间抗议活动。远的不说,「争取八八直选」运动就是这问题最好的反证。第二,港英政府其实一直有打算在香港推行更多的民主管治,但是因为中国政府表明反对而没有推行。

早于1956年时,周恩来便向英国政府提出不容许港人治港的改革,当时英国政府为免给予借口让中国政府提早收回香港,才没有在香港推行政治改革。近至90年代,港督彭定康提出加快香港民主化,却被中方批为「千古罪人」。因此,如果你认为英国在九七前没有给予香港充分民主的话,请向中国政府而不是香港市民投诉。

顺带一题。从前香港是英国的殖民地,现在中国如果要拿当年英国人的做法来把自己在香港的做法合理化,逻辑上说不过去,从人民立场上说也未免有失尊严。

问题17:既然人大常委已经决定了,你们还吵什么?

答:人大常委提出的是香港普选的框架,还要变成具体立案,经过立法会三分之二多数的同意,行政长官许可,再交回人大常委确认或备案。换言之,人大常委提出的并非定局,香港人还可以否决。

本文文章来源:梁启智脸书

责任编辑:翁世航
核稿编辑:杨士范